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 泰國 ] 上古泰國史 Brief History of Ancient Thailand (未完)



沒有一個民族國家能獨立說明自身的歷史。

湯恩比《歷史研究》

孟族簡史 

公元前1500年左右,孟族進入泰國中部的昭披耶河流域,並在公元前三世紀建立了早期的托羅缽地王國,也就是傳說中的金色大地(Suvarnabhumi),孟族是古代活躍在東南亞的南亞語系民族,現在還在使用的越南語、高棉語、孟語和印度方言等也都算是南亞語系的一支,而孟族人口主要分佈在緬甸大約有120萬人以及泰國中部的12萬人,大多數孟人已與當地同化。

關於陀羅缽地王國的各種說法紛紜,一般認為是以佛統(泰國最古老城市) 為中心的城邦聯盟,而非中央集權的國家,主要城市為昭披耶河西岸的佛統Nakhon Pathom、烏通U-Thong、枯磨Khu Bua,與昭披耶河東岸的羅渦Lavo、席貼Sri Thep 是不同的城邦聯盟;廣義的陀羅缽地泛指整個泰國中部的領土,該王國其後被鄰邦蠶食殆盡,分裂成素攀地和羅渦王國,也就是大城時期合併的暹羅王國(素攀地—羅渦) 前身,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傳說阿育王時代曾遣使到金色大地宣揚佛法,誰是東南亞第一個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國家,至今仍是眾多學者爭議的問題?陀羅缽地本身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對佛教的傳入和文化興盛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名字就有著沿海城市的含義,1964年考古學家在泰國中部發現硬幣,正面有母牛與牛犢的圖案、背面印有sridvaravati 的字樣,我們可以推論陀羅缽地王國可能是與印度有著貿易來往,並且已有複雜的經濟基礎。

直到六世紀時,陀羅缽地從早期鬆散的城邦聯盟過渡到封建的集權王國,政治經濟文化愈趨成熟,多以農商為業,貿易皆用銀錢,這種小如榆葉的硬幣重量較輕可知面額較小,適用於小型商業交易,稅收尚未健全,國無稅賦俱隨意供奉;文化藝術則相當發達,佛像雕刻明顯受到印度笈多王朝(320-540) 影響,在碑銘上發現了最早的孟族文字、也使用巴利文和僧伽羅文,陀羅缽地文化可說是東南亞文明的基礎。

唐 杜佑《通典》卷188 邊防四 南蠻下:「投和國,隋時聞焉,在海南大洲中,真臘之南。自廣州西南水行百日,至其國。王姓投和羅,名脯邪乞遙,理數城。覆屋以瓦,並為閣而居。屋壁皆以彩畫之。城內皆王宮室,城外人居可萬餘家。王宿衛之士百餘人。每臨朝,則衣朝霞,冠金冠,耳掛金環,頸掛金涎衣,涎,敘連反足履寶裝皮履。官屬有朝請將軍,總知國政。又有參軍、功曹、主簿、城局、金威將軍、贊理、贊府等官,分理文武。又有州及郡、縣。州有參軍,郡有金威將軍,縣有城局,為其長官,初至,各選官僚助理政事。刑法:盜賊多者死,輕者穿耳及鼻并鑽鬢,私鑄銀錢者截腕。國無賦稅,俱隨意貢奉,無多少之限。多以農商為業。國人乘象及馬。一國之中,馬不過千匹,又無鞍轡,唯以繩穿頰為之節制。音樂則吹蠡、擊鼓。死喪則祠祀哭泣,又焚屍以甖盛之,沈於水中。若父母之喪,則截髮為孝。其國市六所,貿易皆用銀錢,小如榆莢。有佛道,有學校,文字與中夏不同。訊其耆老,云:王無姓,名齊杖摩。其屋以草覆之。王所坐塔,圓似佛塔,以金飾之,門皆東開,坐亦東向。」



550年真臘國王拔婆跋摩一世(扶南王子) 欲兼任扶南國王,向扶南太子發起王位繼承戰爭,以武力征服扶南,將扶南變為真臘屬國,過了60年左右其欲脫離獨立,終至627年被伊奢那跋摩一世滅亡;在伊奢那跋摩一世統治期間,逐步向西推進真臘王國的邊境,先後征服了陀羅缽地諸城邦,並與東邊的林邑國Lâm Ấp (占婆第四王朝) 保持良好關係,其後闍耶跋摩一世更將領土往北拓展到了老撾,自此奠定陸上霸主的地位。

6世紀末,陀羅缽地王國感受到高棉的日漸強盛,羅渦王國藉此脫離托羅缽地勢力臣服於真臘,以維持在昭披耶河東岸的領導地位,而後孟族勢力向北延伸,姜提威女王(羅渦國王的女兒) 於661年前往泰北建立了哈里奔差王國(661-1281),同時期的王國為緬甸的蒲甘王朝(849-1297)、高棉的吳哥王朝(802-1431) 以及爪哇的三佛齊。



蘇門答臘是世界第六大島,與水、海和大洋在一起的意思,西部多高山和金礦,主要由火山組成,強勁的河川把淤泥帶到下游,東部則是遍佈沼澤和湖泊,不利農耕,但因處於海上絲路要道,所以朝向經濟貿易發展,印度文化和婆羅門教很早便擴散到這裡,大乘佛教大約在425年傳入蘇門答臘,六世紀的中國史料記載在南海州上已有干陀利國(舊港Palembang ) 和末羅瑜國(占碑Jambi )。

六世紀初,西蘇門答臘的米南人來到舊港的穆西河流域,米南佳保人Minangkabau 和三佛齊Sriwijaya 都帶有勝利的意思,關於三佛齊早期歷史的線索很少,只能從中國佛教典籍和出土的碑石銘文推測,七世紀中葉三佛齊取代干陀利Kandari 而興起,683年悉莫女王率兵兩萬和上百艘船隻攻陷了舊港,不過直接統治的只有王都,週邊的領土、部落和港口還是交由地方酋長(拿督Datu ) 和長老管理,實行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686年併吞了末羅瑜國Malayu,征服了西爪哇的多羅磨國Taruma,更將勢力觸及馬來半島的狼牙修Langkasuka 和盤盤國Pan-Pan,控制麻六甲海峽與巽他群島之間的制海權,主宰了中國和天竺之間的航道,迫使行經船隻停泊繳稅,因而壟斷貿易成為海上霸主。


Sunda 巽他國、新拖國 (西爪哇) 669-732-1579
Galuh  加魯國  (西爪哇)  669-732-1482
Kalingga 訶陵国 早期 6-7世紀
Medang 馬打蘭 (中爪哇) 中期 732-929
Shailendra 夏連特拉王朝 [ 訶陵國、馬打蘭、三佛齊 ]


990馬打蘭攻打三佛齊,舊港被洗劫一空且夷為平地,1006終於擊退了敵軍
1016為了報復,三佛齊派遣部隊協助馬打蘭的屬國Luaram反抗,在後來的戰鬥中,馬打蘭被摧毀、皇室被處決

1068印度的注輦 Chola攻打馬來半島的吉打國,時為三佛齊的藩屬,經過二十年的戰爭和經濟疲乏,被削弱,旗下藩屬紛紛獨立擺脫三佛齊的控制,成立了一堆小王國開枝散葉,而後被爪哇國滅亡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lembang#Srivijaya_period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陳祖義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梁道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舊港宣慰司 巨港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三佛齐王国/9690074?fromtitle=三佛齐&fromid=1703383
1407年鄭和下西洋


八世紀中葉透過聯姻關係與爪哇的夏連特拉王國合併,而後國力大盛,將大乘佛教傳遍東南亞,767年、774年、787年因陀羅王數次派兵襲擊中南半島沿岸,大肆掠奪安南、占婆與真臘等地,燒殺擄掠搶走金銀財寶無數,所作所為與海盜無異。

唐 李延壽《南史》列傳 卷68 夷貊上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南史/卷78


八世紀初,真臘因為王位繼承問題分裂成陸真臘與水真臘(今日的寮國和柬埔寨),水真臘又分割成兩個互相爭奪的小王朝,環王國Hoàn Vương (占婆第五王朝) 的因陀羅跋摩一世乘亂進犯,774年、787年來自馬來半島和爪哇的兩次侵襲,焚毀國都更擄走了真臘的王子,水真臘因此分裂成五個敵對的小國,直到王子(闍耶跋摩二世) 從爪哇逃回真臘,自稱宗主權的解放者,先後統一了水陸真臘,開創高棉帝國的吳哥王朝,才結束長期分裂的局面。



十世紀中葉高棉帝國入侵羅渦,孟族勢力中心往哈里奔差移轉,隨後在吳哥王朝的王位爭奪中暫時解除危機,直到馬來裔的王子取得王權,十一世紀初蘇利耶跋摩一世攻佔了羅渦,哈里奔差為了取回孟族的勢力範圍再次與高棉發生衝突,來來回回持續十年,最後被從海上來自馬來半島的單馬令Tambralinga (高棉藩屬) 援軍所擊退,高棉甚至派遣軍隊襲擊南奔和南邦,此後,羅渦便在高棉的統治之下,結合托羅缽地的文化在建築和藝術上形成獨特的華富里風格。

http://epicworldhistory.blogspot.tw/2013/07/khmer-kingdom.html

占婆&越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占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占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柬埔寨君主列表



1050年哈里奔差的霍亂大爆發,疫情持續了六年,孟族人口逐漸外移至緬甸的直通王國及後來的勃固,部分孟人帶回了緬甸的文化,而來自北方的傣族則趁此間隙成長,1090年曾發起異民族的動亂,不確定是傣族還是緬甸入侵,長期下來造就了國內的不安定因素,也導致最終被蘭納併吞的結果。

1057年蒲甘王朝的阿努律陀王征服了南方的直通王國,而緬甸充分吸收孟族文化,隔年便開始發展自己的文字,雖然當時的緬語是官方語言,但原先的驃語作為通用語流傳在上緬甸、孟文則經常被使用在官方文件上,直到十二世紀緬甸的文字和語言才被廣泛地使用,使用驃語和孟語的人數減少,但孟語仍活躍在下緬甸地區;此外,阿努律陀王放棄了原先結合自然崇拜與婆羅門教的金剛乘佛教,引入孟族僧侶所傳承的上座部佛教,緬甸與斯里蘭卡的僧團交流頻繁,進而將佛教傳入泰國北部和中部。

十一世紀時,在高棉人統治下的羅渦王國領土擴大至東北的伊森地區,此時期的高棉信奉大乘佛教與印度教,許多高棉寺廟在此時興建,隨著緬甸蒲甘王朝的強盛,高棉人的勢力也因此消長;1087年蒲甘王朝的江喜陀王派兵入侵羅渦,夾在兩大勢力的中間,雖然擊退了緬甸軍,但為求生存和發展,羅渦開始佔據西岸的素攀地王國,而緬甸自江喜陀之後的諸王揮霍無度國勢日微,最後於1287年被元朝所滅。



十二世紀初,哈里奔差國王Athitayarat 控制住國內情勢,與高棉的蘇耶跋摩二世數次交戰,一度收復羅渦,還立下了佛塔紀念勝利,哈里奔差的疆域在此時期達到了顛峰,強盛的國力以及文化信仰更沿著河流輸出至整個泰北地區,而羅渦也因此受到影響脫離了高棉統治,並將重心轉移至昭披耶河西岸,但1281年哈里奔差被來自北方傣族的孟萊王離間併吞,隨後在1286年南邦王國也跟著淪陷,一併成爲後來清邁的蘭納王國(1292-1558),同樣地,蘭納也接收了孟族文化與佛教信仰,在此之後孟族勢力中心轉移至緬甸勃固。

在這複雜的文化背景之下,1239年泰國中部的素可泰宣布獨立,吸收從高棉而來的大乘佛教與建築藝術,從混雜馬來人、高棉人的孟族勢力,逐漸轉移到以傣族為主的歷史,





參考資料:
許雲樵《南洋史》新加坡世界書局, 1961
段立生《泰國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4

Carol Stratton, Buddhist Sculpture of Northern Thailand, Chicago: Serindia Publications, 2004
Angela S. Chiu, The Buddha in Lanna: Art, Lineage, Power, and Place in Northern Thailand,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7

Epic World History: Dvaravati
Available from: http://epicworldhistory.blogspot.tw/2013/10/dvaravati.html
[連載]タイの歴史① インドシナ半島の地理史~12世紀まで
Available from: http://www.sr-de.com/single-post/2016/12/20/tainorekishi-1



南奔簡史

哈里奔差相關的史料主要是由巴利文書寫的兩本編年史:Camadevivamsa 和 Jinakalamali,由於缺乏相當史實,南奔本身的歷史一直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編年史中提及,姜提威女王Chamathewi (羅渦國王的女兒)前來南奔治理,於661年成立了哈里奔差王國,同時期的王國為緬甸的蒲甘王朝(849-1297) 以及高棉的吳哥王朝(802-1431)。


直譯就是姜提威傳奇(The Legend of the Lineage of Chamathewi)和征服者時代的花環(The Sheaf of Garlands of the Epochs of the Conqueror)

節錄如下

 The king (cakkavattiraja) sent his daughter, Camadevi, to
 rule the city [of Haripunjaya]. She boarded the boat together
 with a large retinue of five hundred men and five
 hundred learned venerable monks who knew the tipitaka.
 Her journey up the river Ping [to Haripunjaya] took seven
 months ... Camadevi accumulated incomparable meritorious
 deeds in the Buddha's religion (buddhasasane) and
 dedicated merit and righteous offerings (punnanca dhammikasakkaram)
 to the guardian deities of the city. Because
 of Camadevi's meritorious splendor (punnanubhavena), a
 host of devatas brought a powerful elephant to be an auspicious
 protector (mangalavaranatthaya) (pp. 64-65).

The chronicles say that the Khmer unsuccessfully besieged Hariphunchai several times during the 11th century. It is not clear if the chronicles describe actual or legendary events, but the other Dvaravati Mon kingdoms did in fact fall to the Khmers at this time. The early 13th century was a golden time for Hariphunchai, as the chronicles talk only about religious activities or constructing buildings, not about wars. Nevertheless, Hariphunchai was besieged in 1292 by the Lan Na king Mangrai, who incorporated it into his Lan Na ("One Million Rice Fields") kingdom.

Camadevivamsa
姜提威女王紀年(The Legend of the Lineage of Chamathewi) 是一本很有趣的編年史,半信史的敘述孟族王國哈里奔差的建城傳說與其後五百年的王世系譜,根據這本編年史廣為流傳的英譯本The Legend of Queen Cama,結合宗教史與民間傳說


最初完成於1410年蘭納時期的僧侶Mahathera Bodhiramsi,以蘭納文書寫的棕梠葉收藏在泰北的蘭納寺院

另在1417年著有Tamnan Phraphutthasihing 紀錄清邁帕辛寺與獅子佛的故事
第一章

把混亂變成秩序,是「創造」真正的含意


丹南是事后记载以前所发生的事情,或民间的口头传说,经常是关于文物、古迹和国家历史的事


20世紀之前,人們對商朝的認識,還停留在《史記─殷本紀》等史書中、半歷史半神話式、寥寥數言的傳說記述而已。而在20世紀初葉,由於疑古學派的盛行,當時甚至還有不少學者,對商朝的存在抱持著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


Jinakalamali
征服者時代的花環(The Sheaf of Garlands of the Epochs of the Conqueror) 是含括早期宗教史與蘭納王國到緬甸時期的清邁歷史,同時期的巴利文編年史還有Chamadevivamsa 和 Mulasasana,早期的歷史多由寺廟中的僧侶所紀錄,這本編年史是第一次歷史文本提到蒲甘王朝的阿努律陀王征服了南方的直通王國,並多次被緬甸的東吁王朝編年史Maha Yazawin 所引用。

最初完成於1527年緬甸時期的蘭納僧侶Ratanapanna Thera,經過多次的修訂、補充和改寫,現存最古老的手抄本是1788年以高棉文書寫的版本,從高棉文翻譯成泰文再到巴利文到法文最後又回到巴利文,在卻克里王朝拉瑪四世至少就有四次修訂,泰文的版本已不再是逐字翻譯,而是從泰國為中心的歷史本位描述,因此,最終在1968年的英文譯本,可說是橫跨不同時間與國家的知識概述,而不是單一的時代背景。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